杭州市科技合作促进会为企业提供技术预研和研发“外脑”服务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完善之中。截至2019年末,杭州有超过55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根据杭州市委市政府规划,杭州到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达8000家。
杭州市科技合作促进会在杭州市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工作的统一部署下,历年来走访、帮扶了大量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众多的企业正在开展技术转型、技术升级,需要得到大量的技术指导,但是很多企业缺乏相应的技术力量或能力。
基于这些情况,杭州市科技合作促进会逐步组织各类科技专家,充分发挥杭州科促会在知识产权研究和公开技术情报文献分析领域的核心能力,成为企业的研发“外脑”,为企业提供预研和研发服务。
比如,杭州市科技合作促进会曾经为从事发电站电源及外贸业务的纯传统企业分析物联网行业技术、帮助其确定技术方向、并引进技术负责人,研发出“智动小红车”,使其成功转型为物联网+新能源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帮助从事新材料制造的企业攻克将不同特性的材料进行复合的技术难题。杭州科促会通过历年来在协同创新服务基地及科技服务站工作过程中的具体实践,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技术预研和研发“外脑”服务模式和体系。
今年以来,杭州科促会结合杭州市科协“战疫情、促发展,千名专家进千企”的行动,在会长陈钢、副会长曹宇、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文书等的带领下,深入企业帮助解决技术难题,进一步对这个模式和体系进行了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和完善。
比如,有些企业在考虑技术转向,因此在确定研发方向之前,需要进行技术的预备研发。杭州市科技合作促进会已经为这样的企业提供了《技术预研报告》,在分析行业技术情报的基础上进行技术交底。
另有几家企业已经在新产品的研发之中,但需要突破某些难点,被卡了很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杭州市科技合作促进会已经为这样的企业提供了《初步研发方案报告》,提出了解决这些技术问题的具体的技术线路。
杭州市科技合作促进会提供的技术预研报告和初步研发方案报告,对浩如烟海的行业专家的专业知识以及对该领域的专利和科研论文等公开技术资料进行梳理,采集对企业有用的信息,进行技术情报分析,在呈现给企业时,从业务层面、原理、系统、方法几个层面,聚焦到具体的某件专利或文献的某张图、某段话,综合起来得出对企业具有技术指导性的报告。而且一般地,所引用的发明单位大多是跨国公司、著名高校研所。
杭州市科技合作促进会作为外脑提供的技术预研报告和初步研发方案报告,经过企业进一步校正、补充,就可以成为“技术交底”,企业可以根据这些报告转而形成发明专利。
这个技术预研报告的另一个用途,就是可以由企业研发部门直接接手,作为后续研发的重要参考。
杭州市科技合作促进会在实践中发现,这个聚焦的技术服务方式受到了企业的欢迎,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技术问题,引发企业开阔眼界,并对自身产品产生更深度的思路,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服务体系。
杭州市科技合作促进会的技术预研和研发外脑服务的主要步骤为:(1)企业提出技术需求,这些技术需求经常只是只言片语,有时也包括竞争技术产品的基本情况;(2)杭州科促会组织行业专家深入企业一线,和企业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一线工程师、一线员工等进行深入交流,对这些技术需求进行提炼和分析整理。(3)行业专家提出建议,杭州科促会检索、整理相关的专利、文献和标准约100件(篇),提炼出最相关的约5-10件,进行技术分析,并撰写技术预研报告;(4)杭州科促会与企业进行交流、确认企业对报告的理解,一般地,都会对初稿进行大幅度调整和改动;(5)和企业进一步交流,形成对企业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技术预研报告和初步研发方案报告;(6)如果企业需要,科促会结合报告,对企业进行TRIZ创新方法(杭州科促会组织编写出版了《发现星辰》等创新书籍,可以作为参考教程)的基本辅导,为企业扶上马送一程。